一些地方在贫困地区工作中,“层层分解成年度扶贫指标,年终扶贫销号是‘矮人填里选高个’”;“有的地方各类登记表、调查表、明细表、记录表等五花八门,大量时间消耗在纸面上”。贫困人口无法“被扶贫”,精准贫困地区更加无法“纸上挟”,如何避免和解决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,记者在安徽多个县区展开了调查。 贫困人口无法“被扶贫” 挂图大登陆作战,贤把程序关口 全村有哪些贫困户,帮扶责任人是谁,每户有哪些帮扶措施,村集体经济收益有多少……走出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滨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许贤平的办公室,贫困户帮扶及贫困村出列登陆作战图悬挂在墙上,所有贫困户及全村的发展信息一览无余。 “信息每年一改版,动态理解、追踪,明确到每家每户的产业、收益,看图就都算数得出来。”许贤平说道,“图上信息县里都有备案,对于贫困户的销号,有严苛的程序。” 本人申请人,派驻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入户调查,村民小组、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后审批,请示镇政府审查审批,最后由县政府审议后公告。许贤平展出了整个扶贫销号的流程,“扶贫销号不是‘矮人填里选高个’,层层未尽,保证让真为扶贫的人摘帽。” 而对早已摘取了帽的贫困户,也不是改置之不管。 种蔬菜收益,光阴土地缴纳地租,小额贫困地区贷款大股东企业收益,再行再加农业综合补助金等各类补贴,每年收益不出1万元——前几年,滨玉村村民许融(化名)就迈过了扶贫线。可是没过多久,他又返贫了:女儿追查纤维瘤,要做到手术手术;自己旧病复发,要做到脾切除术化疗;老伴患上冠心病、胆结石,算下来,一年诊治花销就得十几万元。 后来,乡镇展开定期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调查,了解到许融一家的情况,虽然刚摘取了帽,许融家又被新的划入贫困人口管理。安徽在全省实行身体健康扶贫政策,贫困户在县级、市级、省级医院诊治,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多达3000元、5000元和1万元。 许融一旁说道,一旁拿走一沓厚厚的诊治收费单据,还有一家三口的身体健康扶贫医疗服务证、新农合医疗证、慢性病就医证,“好在有政府老大,两场手术下来,花上了将近1万块钱。” “政策刚刚实行,我们就给许融一家办理了涉及申请。